千年古樂“飛”入金城 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在蘭落幕
2019-01-12 11:09:32
admin
展出復原敦煌古樂器25組
敦煌壁畫樂器圖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敦煌文化藝術的精華,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中國和世界音樂舞蹈史的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目前,我國非常重視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敦煌壁畫樂器的仿制和敦煌壁畫樂舞復原展示,也是一項具有國際文化標志性的工程,是敦煌研究院最具特色、最有分量、最有影響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取得的成績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和贊譽。
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需要在以往研究和仿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們進行了新一批敦煌壁畫樂器的仿制,旨在搶救性地記錄下敦煌壁畫樂器與敦煌樂舞方面的最新和最科學、權威的成果,更好地展示敦煌壁畫中古代樂器和敦煌樂舞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集中展出的復原敦煌古樂器共有25組,其中還包括了出自莫高窟112窟《觀無量壽經變》、蜚聲中外的舞劇《絲路花雨》中英娘手中的那把“方頭琵琶”。這些樂器件件古樸優(yōu)雅、造型別致,仿佛跨越了時空和距離從敦煌壁畫中 “飛”到了古老金城,令無數蘭州市民流連忘返、感慨萬千,在大飽眼福中生動的感悟到唯 美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和無比魅力。
敦煌樂舞研究專家匠心打造
敦煌壁畫樂器圖像代表了世界人類古代文明結晶的敦煌文化藝術精華,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敦煌壁畫上有4000多件樂器圖像,反映了中國樂器發(fā)展最輝煌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時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的鄭汝中先生、莊壯先生經過大量研究,仿制出一批壁畫樂器,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和贊譽。
2018年4月,甘肅省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集團與敦煌研究院共同合作,仿制敦煌壁畫樂器并進行延伸開發(fā),以“活態(tài)”的方式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敦煌古樂器“走”出壁畫,走到大眾身邊。
在86歲高齡的敦煌樂舞研究專家鄭汝中先生的設計指導下,按照敦煌壁畫樂器圖形制作成能夠演奏的樂器實物,共制作了彈撥、拉弦、打擊、吹奏四大類樂器,97種,245件(2套)。復原工作邀請上海、揚州、蘇州、北京、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族樂器制作大師共同承擔。這些復原樂器形態(tài)多樣、工藝復雜,僅琵琶就有棒形、曲項、方頭、長柄等多種形制。
特別是,敦煌研究院的畫師還在這些樂器上精心繪制了樂器出處的壁畫圖案,使樂器在奏出美妙音樂的同時,成為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源自:蘭州日報 編輯:楊晨雨